发布时间:2025-07-23      文章分类:资讯动态      浏览量:      文章来源:网络
近日,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杨文胜团队在多功能Janus微粒可控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One-Pot Single-Step Approach for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Micr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Janus粒子因其独特的非对称结构和多功能界面,在催化、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经典Janus粒子制备方法(如电流体动力共喷射、气相沉积、微流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4月24日,由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和校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的河南大学首届“化之彩◆★■■◆◆”化学文化节在金明校区马可广场开幕■★★。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吴坤、教务处副处长朱显峰、校团委副书记董文、校科学技术协会刘炯,学院党委书记常凤香...
近期■■,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宋金生教授团队在非稠环电子受体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相关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CCS Chemistr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有机太阳能电池因质量轻、半透明和柔性等优势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农业、万物互联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已超过19%。然而,有机光伏领域的明星受体材料通常是具有大的π共轭体系,此类结构的引入不◆★◆■...
细胞器是细胞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单元,通常由生物膜包裹特定生物分子构成■■■,用以维持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受自然界启发,科学家现已成功构建高生物相容性且具有不同功能的人工细胞器■◆◆■★★,用以调控细胞原有功能或为宿主细胞引入非天然新功能。目前人工细胞器的主要构建策略包括预制超分子组装体的细胞内吞以及胞内原位蛋白相分离凝聚,但这些方法构建的人工细胞器均面临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药学院张一川团队基于前期.■■★.◆★★◆■★.
5月15日,河南省黄河流域小秦岭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小秦岭站)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论坛在我校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3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篇章。开幕式由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王刚主持,学术副校长张立新致辞★◆◆。张立新指出,小秦岭站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科研平台,依托生物学双一流学科优势◆◆★■,着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期望以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和论坛■■..■◆■◆★.
6月4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正式发布2024年度期刊影响力指标 CiteScore™。由河南大学联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主办,Wiley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综合性英文期刊Exploration 再创佳绩,CiteScore 达到 27◆■★◆.8,较2023年(17.2)增长61.6%,实现跨越式提升。在此次发布中,Exploration在 Scopus 所属 Multidisciplinary(综合类)学科中位列第4位(共200种期刊),进入世界前2%■■,相较2023年(第9名/171种期刊,Top 5%..◆★■■★★.